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读书

“分心的一代”在成长

2013年08月23日 18:30 来源:新华网  作者: 杜杰 张逸之
新书《人体》
保罗·乔尔达诺

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海外,总能看到一些“手机控”,他们时不时地刷新微博、微信或者脸书、推特。如何概括和社交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年轻人?意大利著名80后作家保罗·乔尔达诺将他们定义为“分心的一代”。

日前,乔尔达诺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说:“我觉我们是"分心的一代"。太多的事物想要争夺我们的注意力,我们的内心分裂而无法全神贯注。”在这位青年作家眼中“分心的一代”缺少共同的理想;爱好广泛,但又缺乏专注力;活跃于社交网络,但又害怕孤独。

为了探讨“分心的一代”在摒弃干扰后的状态,乔尔达诺在讲述阿富汗战争的新书《人体》中,将一群年轻的士兵放在战争的环境里,“我让书里的角色置身于沙漠之中,身陷危境,无法逃脱,只有这样才能迫使他们离开那些分心的事情,看到真实的自我。”乔尔达诺说。

乔尔达诺认为,虽然并非每个人都会上战场,但是在各自的生活中都会经历不同形式的“战争”—家庭生活,工作,甚至健康状况等等。只有经历过这样的“战争”,“分心的一代”才能完成成长的蜕变。

1982年出生的乔尔达诺算是“分心的一代”中的异类。身为粒子物理学博士的他从来不用“脸书”和“推特”。就在年轻人害怕孤独,通过社交网络填补碎片时间之时,他坦承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已逐渐学会了和孤独共处,并享受“工作时的孤独感”。

乔尔达诺说:“孤独是种精神财富。也许只是因为我是一个行事缓慢的人。我需要多一点时间去消化问题。只有当我独处的时候我才能理清思绪。”学会耐得住寂寞,学会面对内心的脆弱与孤独,也是乔尔达诺给“分心的一代”成长的建议。

带着对孤独的洞察,他创作了处女作《质数的孤独》,讲述了一对恋人像孪生质数一般,彼此相近却永远无法靠近。这部2008年出版的小说让乔尔丹诺一举成为意大利最高文学奖“斯特雷加文学奖”的最年轻获得者,并且在欧洲畅销500万册。

小说之所以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引起共鸣,乔尔丹诺认为主要是其探究了“成长中的遗憾。”大时代里年轻人的小忧伤、小彷徨、小困惑,或也是“分心的一代”的集体情绪。

在中国的主流书评、影评网站豆瓣网,有上万名中国读者评价了《质数的孤独》,该书也一度让乔尔达诺被称为“意大利版的郭敬明”。

这位作家也直言以后将不再触及“青春小说”。离开青春以后,他和读者一起继续成长。为了写好自己的第二部小说《人体》,乔尔达诺两赴阿富汗军营,和战士们同吃同住,体验战争对于个体的影响。

当被问及给中国青年作家的建议时,乔尔达诺说:“追求成功不应成为写作的主要目的,应该认真地写一本你内心真正想写的书。想想看你最喜欢的作家,模仿他的风格,写出同样美妙的文字,甚至超越自己的模仿对象,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