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社会

老人称每月3000元退休金几乎全用于人情花费

2013年07月17日 14:08 来源:长沙晚报  作者:

  “手执请帖心发慌,喜事一桩接一桩。张家姑娘刚出嫁,满伢子接哒做新郎。前天吃完乔迁酒,隔壁商店要开张。一笔人情一张网,工资挤得精哒光!”昨日,记者来到长沙县星沙街道凉塘路社区时,社区文艺表演队正在排练由社区居民常明干、朱志武合写的花鼓戏《请帖》,对社会上愈演愈烈的人情风进行鞭挞。“我今年67岁,每年人情花费需要3万多元,每月3000元的退休工资几乎全贴进去了。”凉塘路社区罗必成老人说,要不是儿子条件好,人情开支将令他与老伴“艰难度日”。

  如今宴请,不知道吃的是什么

  儿子结婚、女儿出嫁、老人去世、孩子满月、孩子升学、乔迁之喜、孩子参军、商店开业、孩子满10岁、生日做寿……罗老一口气说出了近20种要宴请宾客的事由。他说,多的时候,他一天要去赴5场宴请。“就是与老伴分开吃,也吃不过来。”罗必成说,因为没有分身术,只好选择一家去吃,另几家把钱捎去或者上完礼奉上钱走人,“有时自己都不知道喝的是什么酒,只知道有人请就去。”

  罗必成退休前在长沙县教育部门工作,认识的人多,“别人请上门来了,也不好意思不去。”最令他苦恼的是,份子钱连年看涨,实在令人感到力不从心:“以前一两百就可以了,现在没有400元都拿出不手。”今年72岁的常明干与罗老也是同感。退休前,常明干在一个乡镇工作,现在“一年没有万把元送人情只怕过不了关”,他有些无奈地说,对老年人来说,人情风比打牌风更加令人难以抵挡。打点小牌,每天不过几十元输赢,而送人情,动不动就是几百元。他说,最初创作《请帖》的动力,来自于一位老朋友的一句话:“一个月工资,因为送人情,撑不了几天就没了。”

  那些年吃酒,吃的是亲情

  今年64岁的谢志超对于眼下的人情风也有些深恶痛绝。他说,上世纪60年代,虽然也办酒,但既没有现在这么多花样,也没有现在这么高的规格。当时,一般是婚嫁与老人去世才办酒,花费也不高,因为当时粮食紧张,很多人在去赴宴时,还要带上一包米,轻轻地放进主人家的米坛子里,生怕主人因为办酒造成口粮短缺。“亲朋好友聚在一起,吃个饭,特别有人情味。”而现在,很多人吃酒只是应付一下,心里有什么滋味很难说,基本上吃完饭就走人,“完全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感情。”

  说起吃酒,今年45岁的吴莎有说不出的烦恼:眼下又到了孩子上大学的高峰。今年她的亲戚朋友同事家中,有8家孩子考上了大学。以每家500元算,这个月光送人情就得4000元,“已经超过一个月的工资加奖金了。”现实生活中,相互帮助、有来有往本来是好事。只是,近年来相互攀比、大张旗鼓地收取份子钱已经成为横行城乡、给人们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的一大顽疾。罗必成说,就人情而言,你送的人情多,也不代表举办方就赚了多少。他说,就长沙县而言,你送了人情,主家仅回礼就接近100元,多的要超过100元,还要订酒店、摆酒席,各种各样的花费并不少。实际上,人情风说穿了就是花钱买面子,“满足的是虚荣心,但失去的是友情,疏远的是亲情,浪费的是感情。”

  人情不能没有但不能太多

 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,正常的礼尚往来可以理解。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杨惠兰说,人情讲究的常来常往,再好的关系,长时间不联系,也就淡了。对此,常明干表示认同。他说,像婚嫁与老人去世这样的大事,确实值得亲朋好友一起聚聚,既凑热闹,又可帮助一下主家。

  常明干认为,人情风越演越烈,有两个重要原因,一个是攀比;另一个是回收送出的礼。举个例:两个相互来往的家庭,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,另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,如果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办满月酒、周岁酒、结婚酒,一个家庭就得给另一个家庭至少多送4次礼,怎么办?想着法子办酒,不让自己吃亏。于是,乔迁新居、36岁、孩子上大学等五花八门的事由都成为办酒收回人情的借口。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,常明干讲了个笑话:有人许多年来只是往外随份子,自己啥事也没有,于是心生一计,弄来几个货架子扬言要开业,放了炮,收了钱之后,人们才发觉这是一场“骗局”。

  “人情是把锯,你一来我一去。”杨惠兰说,要改变送人情的不良风气,首先是大家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,不要动不动就办酒;二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,既然是亲朋好友,就不要为了人情斤斤计较,想着法子回收;最后,政府部门要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进行实实在在的打击,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。